以公益回馈社会,用爱心点亮未来——至善学院深入实施推进全员义工制
作者:管理员    来源:至善学院   发布日期:2016-07-14 15:26:34  最后更新:2016-7-14 15:26:34    浏览次数:

 4月13日下午3:30,至善学院全员义工制实施推进会暨学生自治中心成立仪式在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如期举行。江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倪松涛,至善学院常务副院长方云,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张海峰,至善学院社会导师、香港资深社工石天伦等领导及嘉宾以及校内外八家义工服务合作单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至善学院副院长王冰主持。

 

    至善学院常务副院长方云教授首先介绍了全员义工制实施和学生自治中心成立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全员义工制将为学生自治中心落实人员保障,学生自治中心将成为演绎全员义工制的重要舞台,而两者共同为至善学院人才培养长期愿景以及近期目标服务。他指出,至善生在享有荣誉吸引、资源倾斜的同时,应当主动承担起与此对等的义务和责任,要防止优越的条件和对荣誉的追求助长精致的利己主义。至善学院有必要培育学生不求回报的奉献意识和公益精神,懂得不唯功利,懂得社会责任,懂得感恩回报。真诚希望至善学院今日推进的“全员义工制度”成为引领至善生明天自觉的“终身奉献思与行”,希望今日践行的“学生自治服务”成为铺垫至善生未来期盼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海峰代表学工部在致辞中对至善学院将公益精神培养与学生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的探索和尝试表示支持和肯定,强调学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公益精神,让学生懂得奉献快乐。她指出至善学院是全校第一个将公益服务用制度的方式在全体学生中推行的学院,学生参与公益服务,利于找准定位,凸显所长,为身边同学提供帮助;利于磨砺品行,仁心仁术,将所学服务于社会;利于陶冶情操,止于至善,在个人品行上实现升华。最后她希望制度只是一股原始的推力,在不远的将来全体学生能够将公益服务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检验所学,陶冶情操,提升友谊,收获成长。

 

    “当为许多身边没有陪护人员照料的老年人挂号引导,而收获到真诚的感激时;当看见孩子们捧着心爱的书籍,稚嫩的脸上洋溢着汲取知识的笑容时;当听见盲童因我们读的故事而发出阵阵幸福的笑声时,我们心中是如此的满足。”义工代表朱冯峰通过分享自身的义工经历,号召每一位至善生肩负责任、无惧困难,用坚持付出来装点属于青年一代的未来世界。

 

    在庄重喜庆的音乐声中,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倪松涛和至善学院常务副院长方云共同为“至善学院学生自治中心”揭牌,并向自治中心学生代表梁瑶、赵政儒授牌。这也预示至善学院学生自治中心作为院内的公益服务平台正式运行,它将成为至善生发挥“三自”功能深入参与学院管理的学生工作机构,有效促进学院服务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人性化;同时也会成为师生双方加强交流沟通的重要纽带,成为人才培养新的载体和抓手。随后,无锡市人民医院、无锡市图书馆、江南艺术幼儿园、崇安区辅读学校,校学工处、图书馆、教师卓越中心和后勤管理处等8家义工服务合作单位代表与学生义工团队代表签署了服务合作协议。

 

    仪式结束后,至善学院领导与各合作单位代表以及学生义工代表在图书馆810会议室举行了全员义工制实施推进工作座谈会。主要针对如何保障义工工作质量、如何完善义工工作机制和如何让学生在义工服务中提升自我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热切交流。与此同时,两百多名至善生聆听了我校公益服务达人——法学院团委书记季王飞关于公益精神和成长成才的专题讲座。季老师以“爱的脚步不曾停歇”为题,着重讲述了从2003年至2012年,这10年期间先后在云南省砚山县、山西省静乐县和西藏自治区曲水县的三段志愿服务经历。报告精彩真实,感人至深,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点滴故事使在座同学感同身受,深获启迪。

 

    公益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作为江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和引领人才培养的示范区,至善学院将会继续围绕优秀人才核心素质培养继续积极探索并大胆尝试。此次实施推行全员义工制度,着重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职业素养,让至善生们用公益服务的方式回馈社会,率先垂范,促进友爱、奉献、互助、感恩、责任等正能量在校园中传递勃发。

 

(文:曾垚、黄玮捷  图:黄玮捷)

 

至善学院常务副院长方云介绍全员义工实施背景及目标

 

参会领导为至善学院学生自治中心揭牌

 

义工服务单位代表与义工团队代表共同签署协议

 

法学院团委书记季王飞为至善生作公益精神专题讲座

 

至善学院全员义工制实施推进工作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