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很多至善生从至善学院素质创新课程里收获匪浅,其中由王武老师开设的课《悟出来的跨界与穿越》更是得到上课同学的一致好评。
《悟出来的跨界与穿越》一课科学与人文交融、中文与英语兼备,涵括六个独立又统一的话题,包括太极哲理启迪下的科学阴阳的存在、传统食品文化“型名意”之和谐、几何语境下的生命奥秘、五行理论对生活常态的影响、转基因--对与错的辨析和艺术折纸衍生出的新兴材料学及后包装与物尽其用等共计六个单元。
课程的涉及范围极广,王武老师带领同学们游历现代科学,又穿梭于古老哲学;见证各类文化,又欣赏着造型学、命名学;惊奇于奇妙的生物信息学,又浏览几何学;思考着社会学问题,就将至与古老哲学建立联系;反思伦理学、社会学现象,又沉浸于生命科学的神秘中;新兴的话题如新材料设计和艺术学的联系、包装与环境科学、设计艺术学的联系,均涵盖在列。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们,学习各自专业领域的知识,平时的课程总是越来越针对某个领域,像这样一个课程涵盖如此广泛的内容的,还是第一次。当然王武老师并不只想给出同学们一个广泛的视野,更是希望同学们可以在各个领域的相互“跨界”与“穿越”中具备创新的思维,很多学科的大步发展,往往就是在具有“穿越精神”的猜想和探索中产生。
在听完王老师的六部分主题后,由同学们学生做出最后的读书汇报。同学们的选题都非常符合课程名字,跨界之远,连老师都称赞。有涉及艺术与科技的绘画与成像技术的结合,也有从分子的结构看身边之物,还有大数据应用于“百年舌尖走势”分析,更有基于NFA构建的胰岛B细胞自动机模型。王武老师对同学们的课程汇报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尤其是李论同学“基于NFA构建的胰岛B细胞自动机模型”汇报,不仅论点扎实、论据充分,还兼具思想与深度。
除课程本身以外,同学对于王武老师的行事风格里的一股“酷劲儿”十分佩服。从自同学介绍的简明有力,到上课时的侃侃而谈,再到和同学交谈时信息表达的条理性和准确性,她深厚有力的教学武功和文理兼具的个人内功,深深地吸引着至善学子。 望至善师生能在至善素质创新课程的课堂里学习进步,一起攀登智慧的山巅、采撷知识海洋的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