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掌上珍,精雕细琢为有神
作者:文/李建 于欣赫 图/邓鹏 审核/徐静  来源:至善学院   发布日期:2017-10-23 16:42:59  最后更新:至善学院  浏览次数:

——我校至善学院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讲座

 

文化积淀感情,艺术丰富人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是千百年来中国艺术繁荣的体现。10月21日上午,我校至善学院在图书馆819报告厅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系列讲座(以下简称“非遗”系列讲座)第一讲——惠山泥人。本次讲座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池志坚主讲。120余名学生现场聆听。

讲座中,池志坚讲授了无锡及周边地区惠山泥人的历史渊源与传承、现代发展与影响。池志坚讲到,惠山泥人产生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泥土条件使泥人良好发展,贴近生活的题材更是让它深受喜爱,在无锡家喻户晓,成为无锡的“文化名片”,并在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池志坚从传统风格和技艺方法等方面对惠山泥人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讲述了从艺四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对惠山泥人技艺精雕细琢,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赢得了至善学子的阵阵掌声。

通过此次讲座,至善学子不仅在精雕细琢的惠山泥人中领略到传统文化遗产经漫长时光而依然不减的风采,也在传承人几十年的磨砺中,体会到了对于“工匠精神”的坚守。这份工匠精神是一代代工匠艺人的嶙峋风骨,代表着追求卓越、坚定踏实与精益求精相结合的精神品质。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拉开了我校“非遗”系列讲座的序幕,后期将有计划地推出古琴、竹刻、精微绣等各类精彩讲座。至善学院“非遗”系列讲座还将采用与工作室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部分学生去工作室现场体验非遗工艺的制作过程。

 

 

非遗讲座现场

 

提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