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来源:至善学院
发布日期:2013-01-04 15:35:43 最后更新:2013-12-26 16:31:40 浏览次数:
教师简介
李晓钟,女,1964年6月生,江苏无锡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南大学商学院院长。1989年9月到1992年3月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到199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2000年9月到2003年8月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9月到2005年8月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先后担任本科生的《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和《国际投资》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教学、硕士研究生的《国际贸易学研究》课程教学和博士研究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专题》课程教学。在《新华文摘》、《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学术月刊》和《中国农村经济》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独著和合作出版著作四部,主持与参加国家、省部级课题12个。其代表作《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理论与实证研究》(专著)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第六届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中国外贸三强省贸易模式比较分析》(论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第五届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论文)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第六届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荣获了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首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多种荣誉称号。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理论学时:24 总学时:24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国际贸易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并为学好其他涉外经济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本大纲本着科学、系统、规范、精炼的原则,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联系国际贸易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编写。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含义、分类、作用及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等。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概念、发展和演变,以及保护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
第四章 关税措施
贸易政策需要一定的措施和工具来加以实施,关税是实施贸易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关税的特点和作用,掌握关税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第五章 非关税措施
非关税壁垒是各国使用越来越多的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非关税壁垒的含义和作用,重点掌握各类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特点,并充分认识非关税壁垒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要求学生熟悉各国为了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开拓和扩大国外市场,政府在经济、行政和组织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了解政府出于不同目的对某些商品特别是战略性物资实行出口管制的措施,并对于经济特区政策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第六章 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
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但出于政治、经济、安全和履约等方面的原因,对贸易和商务违规行为也进行管制。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知悉各国鼓励出口的措施,掌握出口管制的原因和出口管制的措施。
第七章 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概况极其相关组织、原则,并对多边贸易谈判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明确认识,从而理解和掌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大意义。
三、课程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同异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与作用
第四节 国际贸易分类与统计指标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重商主义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及里昂惕夫之谜
第五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第三节 保护贸易政策与理论
第四章 关税措施
第一节 关税概述
第二节 关税种类
第三节 海关税则
第四节 关税的征收方法
第五节 关税的保护程度
第六节 关税的经济福利效应
第五章 非关税措施
第一节 非关税措施概述
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的种类
第三节 非关税措施的特点
第六章 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
第一节 鼓励出口措施
第二节 出口管制
第七章 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
第一节 关贸总协定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
第三节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四、学时分配参考
教 学 内 容 | 讲课时数 | 实验时数 | 实践学时 | 上机时数 | 自学时数 | 习题课 | 讨论时数 |
第一章:绪论 | 3 | | | | | | |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 3 | | | | | | 1 |
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 | 2 | | | | | | 1 |
第四章:关税措施 | 4 | | | | | | 1 |
第五章:非关税措施 | 2 | | | | | | 1 |
第六章: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 | 2 | | | | | | 1 |
第七章: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 | 2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18 | | | | | | 6 |
总 计 | 24 |
五、教材及教材参考书
教材:
[1]《国际贸易》 薛荣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国际贸易教程新编》 李湘,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国际贸易概论》 张向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国际贸易》 陈宪 等,立信会计出版社
[4]《国际贸易》 孙丽云 王立群,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5]《国际贸易》陈同仇,张锡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六、有关说明及教学建议
1.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贸易》(薛荣久,陈同仇著)而编写的,在选用其他的《国际贸易》教材教学或学习时,课程的章节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重点内容基本相同。
2.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3.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专业
4. 考试权重: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
5. 大纲撰写:李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