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学院素质创新课程简介系列二十三《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3-07 09:53:30  最后更新:朱敏霞  浏览次数:

教师个人信息

 

一、基本信息

任华亮,男,副教授,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renhl@jiangnan.edu.cn

        邮编:214122

        地址: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江南大学商学院

        二、主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培训与开发》

研究生课程:《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

三、研究领域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新生代员工管理

四、科研成果

1. 发表CSSCI论文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论文7篇;

2. 以通讯作者发表SSCI论文1篇;

3.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委托项目1箱;

4.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

5. 主持无锡市人才服务中心委托项目1项:无锡市无锡市大学生创业人才培训方案设计;

6. 主持完成远东控股集团2016年员工满意度调查项目、主持并正在实施远东控股集团2017年员工满意度调查项目;

7.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五、获奖情况

1.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4

2.南京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2015

3.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2015

4.江南大学入职教师微格教学评比优秀奖,2016

5.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2016

6.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2016

7.无锡市2016年度优秀创业辅导员,2016

8.江南大学商学院2015-2016学年优秀班主任,2017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017-2018(2)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分: 2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12    讨论学时:12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金融学、会计学

上课教师:任华亮

答疑时间:每周四下午一二节课或其他课时间

  室:商学院315

    话:13357910900

    箱:renhl@jiangnan.edu.cn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阐述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以及如何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的理论、原则、方法的科学。它是为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教学总的目标要求是:使学生认识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参考教材

1、课程教材

1)人力资源管理(第四版),董克用、李超平,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参考书

1)人力资源管理,刘昕,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人力资源管理全案杨毅宏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课外读物

1CNKI中国知网、SDOLScience Direct Online)等数字资源库收录的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学术论文。

2)院校馆藏报刊、杂志、图书等相关资料。

3)国内外经济管理类学术网站资料。

 

 

四、考核与评分标准

1、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平时部分和期末考试部分。

平时部分(40%):

1)课堂出勤10%

2)个人作业和讨论30%

期末考试部分60%

 

2、评分标准

90-100

优:学生能领会和掌握课堂学习重点,对学习具有建设性和批判性能力。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或逻辑思考能力和组织、分析、融合能力,熟悉相关文献和技能。

80-89

良:学生对课堂学习重点有比较全面的掌握,能用建设性和批判性思维组织和思考,对相关问题有良好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熟悉相关文献和技能。

70-79

中:学生对课堂学习重点有一定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能用建设性和批判性思维组织和思考,对相关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并能适当了解相关文献和技能。

60-69

合格:学生大致对课堂学习重点有了解,但无法用建设性和批判性思维学习,对相关问题了解较少,对相关文献和技能部分熟悉。

0-59

不通过:准备不充分。

注:该评分标准仅用于本课程中小组作业的评价。

 

五、课程要求

1、课堂讨论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在信息的多项传递过程中巩固已取得知识,或解决有争论的、学生难以直接理解的问题,从而获取新的知识。每位同学都将要求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同学的参与度将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项依据。

课堂参与要求:

1)对知识要点、难点做好课堂笔记;

2)经常使用图书馆和数据库资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3)积极探索科学问题;

4)踊跃发言。

2、课程测试

1)期末考试:课程结束后将按照学校统一安排进行课程测试,测验成绩将构成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2)考试要求:遵守学校关于考试的规章制度,禁止作弊。

3、个人作业

课程安排1次课后作业,题型主要包括简述题或计算分析题。

个人作业要求:

1)字迹工整;

2)个人课后独立完成;

3)严禁抄袭;

4)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课后认真思考。

4、小组作业

同学们将会被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同学将共同完成1-2个小组作业,进行调查或设计情景,形成研究报告和情景展示,研究报告在课堂上给大家进行PPT展示。成绩包括报告编写和报告展示两个部分。小组作业的提交时间见课程教学安排。情景展示要求学生独立设置情景,每次作业不允许迟交。

调查小组作业要求:

15-6名同学组成一组,每组内的各名同学必须积极参与小组作业工作。

2)每组尽早选定题目,设定明确的研究目标。

3)每组同学自行分工协作,小组作业完成后,各成员根据附表A进行互评。

4)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报告。

5)研究报告编写内容包括:①标题;②小组成员信息;③目录;④正文内容:⑤参考文献。

6)研究报告格式要求:不少于2000字。字体:中文宋体,英文和数字Times new Roman,字号为五号。行距1.25倍;页码居中;边距上下左右各空2cm,装订线位于左侧0.5cm。所有表格要求三线表,上下边线粗度为 ,表头与内容之间的分隔线粗度为3/4。每个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表序编排与公式编号规则相同,如第2部分第1张表格序号为“表2-1”,表题、内容的字号均为五号。

7)研究报告展示要求:每组同学全体参与展示。研究报告展示每组10分钟,需要介绍案例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展示时语速适中,逻辑清晰。

设计情景作业要求:

15-6名同学组成一组,每组内的各名同学必须积极参与小组作业工作。

2)每组尽早选定情景,设定明确的角色扮演目标。

3)每组同学自行分工协作,小组作业完成后,各成员根据附表A进行互评。

4)撰写情景设计流程,展示设计结果。

 

5、作业备选题目

1)小组作业1如何实现人-岗匹配

2)小组作业2如何对新生代员工进行管理

3)小组作业3:某公司薪酬设计方案

4小组作业4: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六、课程教学安排

1、教学安排

周次

课程内容

课内时数

课堂讨论课、习题课及实践教学等

时间节点

1

第一 人力资源概述理论基础

3

2

第二讲 人力资源规划

3

布置小组作业1

3

案例讨论(一)

3

小组作业1PPT展示

提交小组作业1

4

第三讲 招聘与培训与开发

3

5

第四讲 绩效与薪酬管理

3

布置小组作业2

6

案例讨论(二)

3

小组作业2PPT展示

提交小组作业2

7

第五讲 员工关系管理

3

8

企业参访

3

提交个人作业

 

2、教学形式

课堂讲授(45分钟/课时,3课时/周,合计24课时)

案例和讨论(其中:小组作业展示和讨论,每组15分钟)

 

七、行为规范

 

作为的一名在商学院学习的学生,希望遵循:

1)有准备来学习和积极参与(完成布置的阅读和学习材料);

2)有诚信完成学术活动(避免所有的学术不端行为);

3)准时上课。如果迟到,尽可能安静进入教室,下课期间向老师道歉;

4)如果你事先知道你将不能上课,给老师发邮件说明原因;

5)在课堂上,避免使用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报纸)或技术(上网、玩游戏、打

电话),在上课时要关机;

6)对同学和老师的观点要认真听讲和尊重,当其他人发言时不要讲话;

7)当希望发言时要举手。反驳对方要提出合理的理由和研究支撑而不是感情用事,

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同学的挑战;

8)当给老师发邮件时,用商业规则写作,用专业和尊重的态度(用正式的敬语,检

查拼写和语法错误,避免使用俚语和口语、短句形式);

9)演讲时要着正装;

10)对所有课程要提供反馈意见(我们的提高需要你们的参与)。

附录A

 

小组成员评价形式

 

 

假设你在小组工作中的努力值100分。小组的一个成员如果付出的努力是你的两倍,则被赋予200分。另一方面,如果小组的一个成员付出的努力仅仅是你的一半,则赋予50分。对于最终的小组项目,用其他成员来显示小组每个成员的努力投入水平。在调整评测自己和每个其他小组成员分数的时候,要同时考虑努力投入的质量和数量。

 

小组成员

 

         1                                         (自己)         100

2                                                      

3                                                      

4                                                      

5                                                      

6                                                      

7                                                      

 

注意:该评价需严格保密,仅有课程教师可以阅览。

评论:请在下面的空白处,对你或其他小组成员分数的任何显著差异,给出理由解释,如果必要可以补充到纸张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