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治学,潜心育人——至善特聘导师刘立明教授
作者:管理员    来源:至善学院   发布日期:2015-11-23 16:26:29  最后更新:2016-11-23 16:27:02    浏览次数:

 

 刘立明教授为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人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刘立明教授始终以江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引,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两方面积极领会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内涵,不断将创新精神融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中,在努力把江南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努力研究、主动实践。

一、严谨治学、专心致研, 争当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

  作为食品生产和加工的重要方式之一,食品微生物发酵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利用微生物细胞或酶的 生物催化功能,生产、加工或制作人类所需的食品、食品配料的工业过程。针对制约食品微生物发酵过程效率的关键科学问题--微生物生理特性的解析与代谢调控,刘立明教授以生产典型食品配料的真核微生物(假丝酵母和原核微生物(生酮基古龙酸菌、巨大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在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系统生物学知识、代谢调控理论、基因工程策略和生化工程方法,从代谢能力、胞内微环境和环境适应性等三方面解析了微生物生理特性,发展和完善了微生物生理功能调控与优化的理论和方法,实现了食品微生物发酵过程生产效能的显著提升。有关生理特性解析的研究成果获2010年江苏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有关微生物生理功能调控与优化的方法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发酵工程领域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相关研究结果在国内外生物工程类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申请或授权专利40余项。刘立明教授协同同事一起,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理功能解析与调控的理论和实践总结成《发酵过程优化原理与技术》一书,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的读者给予了高度评价:“很实用的好书,内容翔实,数据丰富”、“很适合发酵研究需要,值得推荐”。该书也因此被评为2011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将论文写在纸张上,还需要写在“大地上”,也即科研成果需要高效地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以创造先进生产力。刘立明教授积极地将科研成果转化实际生产力。我国维生素C产业一直占据全球80%的市场份额,但其生产效率受其生产菌株Ketogulonicigenium vulgare(俗称小菌)和伴生菌株Bacillus megaterium(俗称大菌)之间关系所调控,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刘立明教授在完成两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发现部分氨基酸合成途径的缺失是影响小菌生长的关键因素,通过补充关键氨基酸和可控释放B. megaterium胞内物质的方法和策略,使国际四大维生素C生产商之一的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的维生素C发酵时间缩短了18%。丙酮酸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合成前体,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和农用化学品等工业生产及科学研究中。刘立明教授通过调节假丝酵母中ATP/ADP/AMP、NADH/NAD+、NADPH/NADP+和乙酰辅酶A及其衍生物、金属离子等辅因子在细胞内的形式和含量,对细胞的生长或代谢进行调控,促进碳代谢流最大化和快速化地流向丙酮酸,实现了丙酮酸的高效合成,成为国际著名发酵公司日本味之素至今从中国购买的唯一发酵技术,改变了只有中国购买日本发酵技术的现状。这些科研成果的工业化,不仅拓展了学校的经费来源,还打破了国外技术对中国的垄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他本人也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二、潜心育人、实训磨练,争培高素养拔尖创新人才

  应学校培养高水平研究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刘立明教授在至善学院主讲《科技论文写作-理工类》。该课程是面向至善学院理工科学生的科研技能培养的实践性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至善生能理解什么是高水平和高效率的研究、高效率研究的关键点及其提升途径、什么是主流学术文献数据库及其如何检索、如何借助计算机管理和挖掘文献资源、如何撰写科研论文、如何借助POST和PPT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

  刘立明老师一直坚持把严谨认真作为课程教学的理念,因此,留给同学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严格,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作业提交时间、严格的作业审阅。但获得了参加课程学习的同学们给予的高度评价,如食品学院吉纳玉同学在提交作业的邮件中认为“我觉得这门课能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是一门很棒的课程,相信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吧,所以其实非常感谢老师您的严格,谢谢”。生工学院黄如金同学描述“Endnote确实是一个很有用的软件,而且我立刻就用在了一门功课的结课作业上,希望老师能把这个软件的使用方法推广出去,让更多的本科生也能知道”。在一次现场作业后,数学媒体学院王泽宇在邮件中感叹“上刘老师的课第一次觉得大学里的课好有压力,有学习的赶脚啊。下了课大家都不愿意走,忘我地投入于作业中”。学生们一致认为,刘老师的课让大家耳目一新,教学方法有效,授课方式风趣幽默,拓展了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深受大家欢迎,被同学们选评为江南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

  陶行知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刘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分享自身成长过程和他人的人生经历,拓宽同学们眼界、增加人生阅历、改变思维方式和调整生活态度。他说当了这么多年老师,大致悟出个道理,老师实际上并不能通过教育改变学生太多。但我们能做的,是成为一个勤奋的、负责任的、宽容的、讲道理的、愿意和学生做朋友的人,学生在这样一群具有正能量老师的引领下,会逐步成长为像老师一样的人,而这也许是最有效的教育学生的办法。因为价值观的传递是无形的,也是最恒久、最深入人心的。因此,一个老师的作用关键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恰当帮助和施加正面影响。在刘老师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都怀抱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工作生活的无限激情步入新的学习阶段,他的治学态度和处世准则,让学生们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