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 听随心声——至善学院特聘指导教师吴敬
作者:管理员    来源:至善学院   发布日期:2016-11-23 15:39:44  最后更新:2016-11-23 16:39:45    浏览次数:


简介:至善学院特聘导师,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酶制剂发酵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近年来在相关领域主流刊物上发表论文140多篇(SCI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1本,主编教材1部,授权国内发明专利43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主持863课题、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江苏省工业支撑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5)以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支持计划。获聘江苏省特聘教授。获无锡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无锡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5年度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治学:极深研几(幾)做学术,兢兢业业搞科研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酶)可催化糖苷水解和糖基转移反应,是制备环糊精及多种糖苷类化合物的关键酶。近年来,针对CGT酶转糖基性能差以及产量产率低的难题,吴敬教授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由于天然来源的CGT酶转化淀粉生成的产物均为不同比率的a-、b-、g-环糊精混合物,为解决CGT酶的产物特异性差的难题,吴敬教授不辞辛苦将数据库中2700余例同源序列归纳为6类不同转糖基特异性的CGT酶,并与合作者共同解析了a-及g-型CGT酶晶体结构(PDB ID 4JCL4JCM),在综合分析这些亚家族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以结合常数为指标筛选与目标环糊精产物匹配的高转糖基特异性突变体的策略,最终获得的突变体D372K/Y89R所产a-环糊精的比率提升2.5倍,K47T所产β-环糊精的比率提升2.3倍。

  科研之路漫漫,而接下来为了有效脱支提高转化率、攻克CGT酶存在的发酵产量低的科学难题,吴敬教授又继续开启了新一轮的研究:采用将CGT酶与淀粉脱支酶复配的策略,提高环糊精转化率;研究并提出协调蛋白合成与运输以获得重组蛋白高水平胞外表达的全新研究理念,提高产量。“自然界很奇妙,微生物就像人类一样充满了智慧,拥有着精妙的调控机制”沉浸在CGT酶研究中的吴敬讲道,“当知道自己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的,感觉有种很奇妙的成就感,就会对研究乐此不疲。”

  吴敬教授多年孜孜不倦的研究最终成功实现了脱支和环化的有效偶联,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广泛引用,获得包括欧洲碳水化合物联合创新中心发起人Dijkhuizen教授等人的认可,研究成果获得了学术界认可,解决了CGT酶制备及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产业化。面对这些荣誉光环,吴敬教授只是简简单单地说道:“我只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将科研这条路坚持不懈地走好、走远,而我也收获了其中的乐趣。”


教学:循循善诱出真知,春风化雨润无声

  2006年,吴敬教授从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回国,在江南大学的十年间,教导过本科生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酶学与酶工程以及研究生的高级生物化学,她提到学生在两个阶段学习的不同侧重点:“本科生讲究对知识点的理解,构建起知识的大框架;而研究生则是需要对所学进行综合的利用。”在教学之中,因材施教,吴敬教授会根据学生学习阶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循循善诱,她讲道:“无论是身处哪个阶段,兴趣才是关键,对自己所研究的对象和课题产生热爱。”

  每年毕业季都有很多学生面临考研、工作、留学等各种选择,会茫然失措。吴敬教授讲道:“无论什么职业都要坚持下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热爱。”而对应自己从本科生成长为硕士、博士,再到如今著作等身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敬教授“没有偏离当初的科研道路,一直以来都只是跟随自己的心声,潜意识中怀有感情,直到坚持走到了今天的成就”。

  而提及实验室中研一、研二学生做科研,她讲道大多数人在刚开始做科研的时候,是很难体会到乐趣的,他们面对更多的是不顺,但对于失败的结果,吴敬教授分析道:“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可能是学生背景知识不够,实验技能方面也可能未达到要求。”所以大多数人在刚开始阶段体会到的并不是乐趣,而是困惑。吴敬教授提醒道:“不要在这个最初阶段就否认了自己,想清楚自己是否是真的不擅长,还是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她讲道实验室中一位博士生从刚入学懵懂无知的状态,最终成长为研究成果累累的毕业生的经历,“这的确是一项很艰苦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你可以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技能、经历的过程。”

  作为至善学院特聘导师,吴敬教授对至善生也有极为深刻的了解,她讲道:“在至善学院‘优生优培’的方针指导下,学生的潜力被很大程度上开发出来,在实验日常中,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毋庸置疑,”同时,吴敬教授也指出了至善生的不足之处,一些至善生心高气傲,有时候很倔,往往导致事倍功半。对此,吴敬教授也特意与至善生们亲切交谈,循循善诱,以帮助他们走出内心的的牢笼。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吴敬教授凭着内心深处的一份热爱,将科研征途上的每一步都走到了极致,也在无形之中深刻影响着实验室中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将自己对待科研的认真、坚持和热爱传递下去。蓦然回首,从任职博导到后来担任至善本科生导师,近十载光阴,吴敬教授就如春风化雨般,润泽江南学府,循循善诱着一代代江南才子极深研几投身科研,让桃李芬芳、春满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