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简介
《学术论文撰写》这门课程是由至善学院开设的、要求所有至善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课程分两类——理科类和文科类,这是由不同的专业性质决定的。《学术论文撰写(理科)》的课时设置是5-12周,每周3个学时。没有考试,但是会有很多平时作业练习,并且会有反馈,能够切实帮助你在学术论文的认识和写作能力方面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并且《学术论文撰写(理科)》这门课程不仅是一门教授学术论文撰写知识的课程,更是一门培养人的学术研究能力、探索钻研能力以及严谨认真态度的课程。
二、授课老师简介
本学期的《学术论文撰写(理科)》课程的授课老师有两位,分别是刘立明老师和陈瑞东老师。
刘立明老师是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获得者,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当然,刘立明教授的荣誉和成绩远远不止于此,我在这里列出的也不过是九牛一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多加了解,在这里我主要分享一下刘教授的教学风格。刘教授为人很幽默,虽然大家都说刘教授比较严厉、作业布置比较多,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刘教授在授课时的个人魅力、他的授课风格都是被大多数学生喜爱的。即使是很枯燥的课程内容经过刘教授的讲解也会让你觉得十分有意思,因为教授会结合很多有意思的经历或者故事让你上课不那么容易走神。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授非常不喜欢学生在上课时离不开手机,在上刘教授的课时你要完全摆脱你平常不离身的手机,然后跟着刘教授的思路体验一次完全没有手机的课堂学习,这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体验。
陈瑞东老师是在德国留过学的博士,不用我说,新上任的女老师往往都是非常温柔、非常认真的,而陈老师就是这样的女老师的代表,她的讲课风格跟刘老师是非常不同的,语气温柔和善,让人十分舒服,课下有问题老师也会非常耐心的讲解。
三、课程内容
由于中间有一次课被国庆节放假冲掉了,所以我们是上了7次课。虽然只有短短的7次课,但是这门课是我上过的至善课里面含金量最高的一门课程,具体授课内容如下:
周次 | 内容 | 授课老师 |
5 | 课程简介说明 | 刘立明 |
7 | 运用Web of science搜索文献 | 陈瑞东 |
8 | 运用Endnote管理文献 | 陈瑞东 |
9 | 图表的制作 | 刘立明 |
10 | 学会读图 | 刘立明、陈瑞东 |
11 | 如何做学术报告 | 刘立明 |
13 | 论文撰写 | 刘立明 |
四、感想和体会
(一)同学们的反映
1. 姜同学:通过学术论文撰写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包括文献的查找、文献的整理以及学术类PPT制作和作图的技巧等等,这些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在今后的毕业论文以及科学研究上。
2. 崔同学:课程内容很丰富,但希望可以多加一些对近期比较热门事件的分析。
3. 叶同学:刘立明老师的课虽然作业繁重,却是实际有用,虽然有同学觉得刘老师上课管理过于严苛,但是确实是上课效率得到了提高,关于之前讲的PPT制作,我感觉意犹未尽,如果老师能更细致深入的分析就好了。
4. 王同学:通过一个学期对于学术论文撰写的学习,我掌握了很多除专业之外的知识。而且这门课对我今后的生活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如何在知网、Web of science、维普等中查找论文,并且了解这篇论文的影响因子、被引次数和与作者相关的信息,为我们今后引用论文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接下来是如何将各大网站中的论文通过endnote引用到我们自己的论文中,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方便我们日后的整理查找。最后是绘制一些流程图和表格以及梳理一些有用的信息为我们展示PPT增添效果。同时刘立明老师教课时,精简扼要,抓重点,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我们在无形之中就可以记住很多有用的东西。
5. 肖同学:刘老师非常非常的优秀,早就听说这是至善学院最“恐怖”的一门课,这次有幸选中了这门课,感觉确实并非浪得虚名。但是在这门课中,我感觉自己收获了非常丰富的知识。我开始懂得如何去查找管理论文,如何获取科研的思路,如何画图表示自己的想法,如何写总结,如何做报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在其他课上学习不到的。非常感谢刘老师能带给我们这么优秀的一门课。
6. 黄同学:上课气氛很活跃,挺好的,刘老师和陈老师一起结合起来上课,风格虽然有所不同,但却能让我们体会到不一样的教师风采,希望这点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二)我的感想
其实在大二下学期便可以选《学术论文撰写(理科)》这门课程了,但是当时选的人太多,我没有抢到这门课,以至于到了大三我才能上这门课。当时同专业年级的同学都成功选上了,并且总是以他们的经验告诉我“这门课真是名不虚传的作业多啊,刘老师有这样那样的要求,特别严格”,诸如此类的话让我还真的有些压力,并且我还成为了这门课程的课程联系人,这让我的压力更大了,在选上这门课之后我便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准备好面对大多数同学传言的“可怕的”刘老师。
然而真正开始上这门课了,我反而觉得压力没那么大了,刘老师没有那么可怕,相反的,他为人非常地幽默,我相信没有人会对幽默的人产生反感,至少我是这样的。上了两年的大学课程,刘老师的授课风格我是最喜欢的,虽然要一口气上三节课,但是我惊奇地发现跟着刘老师上课,即使你没有手机,即使是看起来比较无聊的内容,时间竟也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每次上完课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感觉在说说笑笑中就学到了知识,这也是我强烈推荐刘老师的课的原因,听刘老师上课你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大学课堂体验,就像回到了高中课堂,你的大脑中不是时刻充斥着微信QQ消息,而是随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
至善学院在设置课程时必定是深思熟虑的,且不说授课老师在某一方面的造诣之高,单是课程涉及的内容便是足以让我们受益终生的,尤其是像《学术论文撰写》这种必修课,无论是对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还是之后的工作研究,都十分重要。从知识方面来说,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我是真正学会了如何用Web of science搜索文献并且寻找重点的关注内容、如何用endnote管理文献、制作图表、如何从图表中获得信息总结结论以及怎样做学术报告等,从我罗列的这些内容也能看出传授的这些知识对我们各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我常常说《学术论文撰写》这门课是我在至善学院上过的含金量最高、用处最明显的一门课。而这门课的推荐原因还远远不止于此,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一门课程印象深刻或者说我们高度评价某一门课程的原因,不是在于课程讲授的知识多么高深和精致,而是通过上这门课程给了我们不可替代的情感体验。《学术论文撰写(理科)》便是如此。我不否认课程作业却是很繁重,但是也恰恰是这样繁重的作业使我们通过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掌握了某个软件的使用;我也不否认刘老师确实严厉,尤其在上课玩手机这一方面,但是我更想说的是或许应当用“负责”这个词来形容刘老师,上了大学之后的我们不知为何更加依赖上我们的手机,无论课上课下,而刘老师的课让我们体验也明白了没有手机的课堂也可以这么有意思,真心的希望别的大学课堂可以学习刘老师这种教学风格,可以将这种观念扩大延伸到江大的每个角落。
时间转瞬即逝,眼看着《学术论文撰写(理科)》即将结束最后一次课,说实话还有些舍不得两位老师,十分感谢两位老师这几节课的付出,也真心向学弟学妹们推荐刘老师的课,我也会继续秉承着刘老师教导的一些原则和哲理严谨认真地完成我之后的大学生活。
撰稿人:徐亚倩